古代称头部为“首”,称头上戴的帽子为“冠”。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身份的基本标志之一,不只是汉代,整个古代时期几乎都是如此。汉代的冠式种类繁多,包括冕冠、长冠、委貌冠、爵弁、通天冠、远游冠、高山冠、进贤冠、法冠、武冠、建华冠、方山冠、术士冠、却非冠、却敌冠、樊哙冠等十六余种。可见当时如果身处上流社会,这些等级性的标志要记住也是颇费一番功夫的。
冕冠只有贵族官员才能戴用,老百姓只能用布帛包头,称为巾。冠和巾本是古代男人成年的标志,到了20岁,有身份的士加冠,没有身份的庶人裹巾。上层人物的头巾是黑色的,只有被免职的官员以及地位低下的平民才戴白巾。成人时的“加冠”之礼,在后期,冠的标准适当降低,身份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了。
戴长冠、穿袍服的官员(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着衣木俑)。长冠,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,用竹皮编制,故称刘氏冠,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,又称斋冠,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衣木俑所戴即为此冠。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,以袍为贵。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。它们基本样式,以大袖为多,袖口有明显的收敛,领、袖都饰有花边。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,大多裁成鸡心式,穿时露出内衣。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,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。本图为戴长冠,配黑色绛缘***的袍服及绛色裤袜。
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,大致分为曲裾、直裾两种。曲裾,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。汉代仍然沿用,但多见于西汉早期。到东汉,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,一般多为直裾之衣,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。